我們自豪地推出法國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林藜光佛教研究傑出學者講座”!

2017年1月,法國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決定開設“林藜光佛教研究傑出學者講座”,以紀念曾在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工作過(1933–1945)的中國語言學家、佛學家林藜光先生。此系列講座每年邀請一位佛教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在法國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向法國公眾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

林藜光(1902–1945)生於福建廈門。早在1926年從廈門大學哲學系畢業時,他就有志於從事佛教研究。1924年到1926年期間,他跟隨當時在廈門的法國漢學名家、佛學家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 1894–1979)學習梵文。1929年,受東方學家、漢學家、波羅的海德意志人鋼和泰(Alexander von Stael-Holstein, 1877–1937)之邀,林藜光來到北京的哈佛燕京學院擔任其助教。他在鋼和泰的指導下繼續學習梵文,並從事文獻學研究。於此同時,他編纂了一部《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的漢梵索引,詞條書目超過10,000條;這一索引從未出版。1933年,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為林藜光提供了一個中文講師職位,使其能與時任教授的戴密微一起工作。於是他來到法國,並有幸向法蘭西公學院的著名印度學家希爾萬·列維(Sylvain Lévi, 1863–1935)學習梵文和巴厘文。

列維於1922年在尼泊爾請人抄寫了一部梵文《諸法集要經》,其中包含大量佛經詩句。

據戴密微稱,

“這一抄本……錯誤百出,幾乎每一行都有錯誤……抄本的一處題跋指出,這些詩句出自《正法念處經》。列維明確承認,這部小乘佛教典籍的梵文原著已經亡佚,但有一部藏文和兩部漢文譯本存世;然而他沒能在《諸法集要經》中找出這些詩句。因為《諸法集要經》的編者,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僧人觀獅異想天開地按照他自己的方式重新編排了《正法念處經》的偈頌……,完全打亂了原著中偈頌編排的順序……,以至於列維本人也沒能在藏譯本和漢譯本中找出那些偈頌。”(戴密微, 1949, 《林藜光<正法念處經研考>序言》)

校勘這樣一部寫本的工作異常繁重枯燥;列維當時年事已高,無法承担此事,於是把任務交給了林藜光。林藜光在其師1935年去世以後,在巴黎國家圖書館開始抄寫經文的藏譯本,其後又從《漢文佛經集》中抄出此經文的漢譯本,然後將其與梵文本對勘。如此,在其耐心、不懈的努力下,終於在漢文本中找出了其中一句詩句,然後又找到另一句,然後一組詩句,最後是所有詩句……直至校訂出整部梵文本的《諸法集要經》。

在高等實踐學院的教授路易·勒魯(Louis Renou, 1896–1966)指導下,林藜光編訂了《諸法集要經》2549句偈頌的校勘本;在出版梵文原文時加上了校勘好的藏文譯文和中文譯文,並加上他自己的法文翻譯。在藏譯本和兩種中譯本的校勘基礎上,林藜光提出了很多極有說服力的看法。

在完成了這一工作以後,他立即開始著手撰寫《正法念處經序言》。一開始,這個序言是為了從歷史和佛教語言的角度研究《諸法集要經》的演變,由於涉及的內容越來越多,變成了一篇對《正法念處經》的完整研究,最終擴充成一部關於小乘佛教在特定歷史演變階段的研究。名為《正法念處經》的這篇序言包括五個章節,共350多頁。這項工作如此之龐大,林藜光用了十年研究時間,其中六年处在二戰的艱難時期。他表現出了一種持之以恆、夜以繼晝的工作態度:白天教授中文,晚間從事其研究,經常工作到深夜。

戰時的物質匱乏,勞累過度,以及遠方祖國和家人不幸的命運帶給他的煎熬,對他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傷害。1945年4月29日,在聖伊萊爾(伊澤爾)的一座療養院裡,他獨自一人靜悄悄地離開人世,享年43歲。次年,他的遺骸被運到貝爾拉雪茲公墓,從此長眠於此。

他去世以後,其著作在法國校勘出版。戴密微、高等實踐學院教授安德列·巴羅、坎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楊·維萊姆·狄庸添加了附錄。“美洲和東方書店” 分四卷出版了其全部遺著,分別於1946、1949、1969、1973年面世。

林藜光以其不朽的著作為推動法國的佛教研究做出了貢獻。這位來自異鄉的佛學家逝世72年以後,我們榮幸地以他的名字命名我們的年度講座系列。事實上,他的經歷和著作,見證了法國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的三個共同創建者(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法國高等實踐學院、法蘭西公學院)長期合作的傳統,以及歐亞學者間的合作傳統,尤其體現了在尊重、翻譯和重建文明多元性的理念启发下,高校學者高度重視對佛教學研究。

2017年3月5日

感謝林藜光之子林希

 

 

林藜光遺著

1、《諸法集要經》,第一冊,第1-5章,1946。

2、《正法念處經研考》,戴密微,1949。

3、《諸法集要經》,第二冊,第6-12章,戴密微、巴羅、狄庸校注,1969。

4、《諸法集要經》,第三冊,第13-36章,巴羅、狄庸、戴密微校注,1973。

瞭解更多關於林藜光生平和研究的資訊,請參見《中國研究》(Études Chinoises),2015年第34冊,第一期。

閱讀法文版

原始帖子